(原標題:進艙日記⑤:確診新冠以來最害怕什么?我想是黑夜)
新冠疫情嚴峻,東方網記者劉曉晶近期核酸檢測呈陽性,目前已被轉運至方艙醫院進行相關治療。他將在方艙內為大家帶來相關一線報道,聆聽陽性感染者的心聲,講述方艙醫院的見聞,記錄一次特別的 " 進艙日記 "。
黑夜里的爭吵
今天是我們一家進入方艙醫院以來,第一次做核酸檢測。
和大家匯報一下,昨天,一位護士大白為我們一家測量了體溫,總算沒有人再發燒了。
今天上午,還在睡夢中的我們被隔壁的好心病友叫醒,"81、82、83 快去做核酸吧!就在隔壁取管子,趁現在人少趕緊!"
女兒一臉的不情愿,畢竟是被我從床上強拽起來。從登記到做完,整個過程就 5 分鐘左右,還是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
根據規定,連續兩次核酸報告陰性后就可以申請出院,我和愛人現在比較擔憂的是,如果女兒率先兩次連續陰性了,但我和愛人沒有同步,這可怎么辦?誰送她回家?才 10 歲的她,又怎么能一個人在家呢?
越想越擔心,越害怕。當然,如果你要問我,確診新冠以來,最害怕的是什么?我想,我的答案會是——
黑夜。
入夜后,不僅讓我思慮更甚。身體上,發熱的身軀和猛烈的咳嗽,總是在晚上折騰得我難以入眠。不過昨晚,吵醒我的倒不是新冠,而是兩個病友。
凌晨 12 點,寧靜的方艙被一陣爭吵聲 " 劃破 ",大家不約而同地沿著聲音傳來的方向 " 聚攏 " 過去。
原來,一老一少不知為何緣故爭執起來,雙方你一句我一話越說越大聲,越說越激動,眼看就要動起手來。
正當大家心都提到嗓子眼時,一個比他倆都強壯的病友,突然站了出來并大聲呵斥:都給我少說幾句!冷靜一下!幾點了?大家都要睡覺呢!
" 強壯男 " 的 " 閃現 " 瞬間震懾全場。一老一少的分貝逐漸降低。與此同時,魁梧的警察大白也隨即趕到。一場看似不可開交的 " 惡戰 ",頓時風平浪靜。
警察大白也開始低聲勸誡兩個病友,雙方的怒火慢慢消退,圍觀的 " 吃瓜 " 病友們也紛紛散開。
一位頗有年紀的上海爺叔對我說:" 畢竟幾千人的方艙,互相之間完全沒有點摩擦是不可能的。但是都是陽性病人了,況且還在醫院里,如此不顧形象大吵大鬧,是不是吃太飽了?"
爺叔的話語里帶著責備年輕人的語氣和腔調。但是仔細一品,我也無法反駁,甚至覺得還有點道理。
再后來,散開來的略知事情緣由的病友紛紛嘀咕著,的確是那個老病友不好,人家小年輕好心提醒他戴好口罩睡覺避免交叉感染,他卻說不理不睬,甚至惡語相告。
聽到大家的議論,再看看眼前這數千人匯聚在一起的方艙世界,我在想無論是艙里還是艙外,公道自在人心,這個道理似乎永不過時。
我為什么要寫這個 " 黑夜里的爭吵 ",倒不是我吃太飽。我的想法和那位挺身而出的 " 強壯男 " 相似,戰勝新冠的辦法可能有不少,但這其中一定不包括這樣無意義的爭吵。
眼下,上海疫情依舊嚴峻。" 嚴于律己 " 顯得更加重要。面對問題,動不動訴諸暴力從來就不合適。與其像那位病友一樣火氣 " 上頭 ",倒不如向 " 下 " 審視一下,口罩帶好了么,手洗干凈了么?
這場風波過程中,我注意到,那些始終默默救治病人的援滬醫療隊員們,還有許多共同參與工作的大白們,他們也很無奈。離我最近的護士站里的兩個年輕的小姐姐護士大白,甚至被嚇得不敢動彈。
有時候,我們也不妨多為他們想想,為我們的戰友們想想,這場戰疫中,誰還沒點艱辛,誰還沒點抱怨,誰還不是依舊繼續奮戰著。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身邊還有 " 強壯男 " 這樣的識大體的病友,如果不是他及時站出來,后果恐怕不堪設想。我也堅信,在方艙,在我們的社會,應該永遠不會缺乏這樣的 " 強壯男 " 們。
我不太清楚后面幾天的黑夜,我將如何度過。也許這幾天,我依舊還是會害怕那黑夜。但我也相信,黑夜也許會很漫長,但總是會過去的。
就像此刻的方艙和眼下的上海,少一點火氣,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責備,多一點團結。黑夜過去了,破曉的黎明大概也就不遠了。
鏡頭里的方艙百態
今天是我來到方艙的第四天,除了上文的圖片外,最后也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幾天來我相機鏡頭里的方艙百態:
來源:東方網
記者:劉曉晶
編輯:等等、卞英豪
審稿:錢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