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搞了個 1000 公里續航實測證明,純電動的那種,人狠話不多。
從中歐一直跑到地中海沿岸,途經 4 個國家,11 個小時路程不停歇,最后還能剩下 100 多公里的續航。
在宣稱純電續航超過 1000 公里的車廠中,奔馳是第一個敢公開這么玩的。
更重要的是,測試車輛搭載的電池組體積,只有奔馳量產旗艦轎車 EQS 的一半,重量減少 30%。
換言之,以更小的電池跑出近 2 倍的續航,怎么做到的?
先來看看這次實測的詳細情況:
承擔測試任務的車型,是奔馳的純電概念車 VISION EQXX。
測試以德國 Sindelfingen(辛德芬根)為起點,穿越瑞士阿爾卑斯山和意大利北部,最終到達法國里維埃拉的卡西斯地中海海岸。
整條路線穿透南歐,全部里程 621 英里(約為 1000 公里)。
根據測試里程和電量情況計算,平均能耗為每 100 公里 8.7kWh。
問題來了,能讓奔馳有底氣實測續航的 VISION EQXX,到底是輛什么車?
根據公開信息,VISION EQXX,基于奔馳中型及緊湊型電動平臺 MMA 打造,是奔馳在今年 1 月份推出的一款概念跑車,主要用作奔馳電池效率的實驗,官方續航數據達 1200 公里。
雖然是一款概念車,但這款 VISION EQXX 從座艙,到動力系統,都已經具備了量產的條件,很可能以奔馳豪華電動跑車的角色進行量產,與保時捷 Taycan、奧迪 E-tron GT 和特斯拉 Roadster 等其他豪華電動車同臺競爭。
除此之外,VISION EQXX 還在車頂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面板,在這趟測試中提供了額外 25 公里的續航。
怎么做到的?
奔馳如何做到?
影響電動車續航的主要因素,無非是車重、風阻和電池本身 3 個方面。
首先是車身輕量化,奔馳 VISION EQXX 使用了大量的 F1 賽車技術:
搭載輕質 F1 副車架的純電動底盤,車身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整車車架由一塊獨立完整的鑄件形成,節省了材料的使用。
另外,動力電池作為影響車重的重要構件,也被做了減法,官方數據顯示,奔馳 VISION EQXX 搭載的是 100kWh 電池包,電芯來自寧德時代,較最新的 EQS 尺寸減小 50%。
風阻方面,奔馳 VISION EQXX 在造型上下功夫,整車線條呈流線水滴形,前臉較小且造型圓潤。
奔馳官方信息顯示,VISION EQXX 的能源效率可以達到 95%(電池提供的動能有 95% 可以達到車輪),相比之下,傳統的燃油車大概只有 30%。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電池部分。
又要電池體積小,還要續航能力高,那就只能在一個地方做文章——能量密度。
采用這樣的設計之后,奔馳 VISION EQXX 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 400Wh/ 升,是目前主流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的 2 倍。
至于 CTP 技術是奔馳自研,還是采用外部方案,奔馳并未透露,但電芯來自寧德時代,因此由寧德時代提供從電芯到 CTP 集成的整套方案,也是大概率事件。
這種能耗表現處于什么水平?
以我國電動車能耗限值標準為對比,奔馳 VISION EQXX 整車重量為 1750 千克,對應的能耗限值為每 100 公里 15.2kWh。
能耗效率高出近一倍。
電池能量密度 + 優秀的能耗表現,也正是奔馳 VISION EQXX 能夠實測自證續航 1000+ 公里的底氣所在。
奔馳轉身,還有啥新進展?
自從去年發布那份史上最激進電動化戰略之后,奔馳的動作明顯加快了。
先是拿出產品——首款基于最新純電平臺打造的 EQS,號稱電動車里的 S 級,之后圍繞著 EQS,頻頻在智能化和電動化方面秀操作。
而且招招都要拔頭籌。
同時奔馳還對外高調宣布,自家的自動駕駛系統發生事故,由奔馳官方負全部責任,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敢在自動駕駛權責問題上,做出承諾的主機廠。
雖然 DRIVE PILOT 的使用條件苛刻到無以復加,但好歹態度已經擺出來了。
電動化方面,此次 1000 公里實測續航,此前還沒有車廠這么玩過。
也就是說,奔馳 VISION EQXX 展現的續航和能耗表現,很快將在奔馳的后續產品上見到。
一通操作下來,結合奔馳計劃在 2030 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變革之下,傳統車企自我革命," 大船難掉頭 " 的規律幾乎成為共識。
比如豐田,計劃將混動的過渡階段一直延續到 2030 年之后。
但奔馳的一番操作,似乎也為這個共識提供了一個例外:
巨頭轉身,也可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