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李亞鵬,我們往往能想到幾個畫面。
比如說《笑傲江湖》里令狐沖仗劍走天涯的逍遙形象。
先是在 2012 年與泰和友聯公司簽訂 " 雪山文苑 " 項目 3 年開發協議。承諾泰和友聯公司為雪山公司注資 6000 萬元,將獲得雪山公司 10% 的股份。
但在項目到期的 2015 年,泰和友聯公司始終沒收回約定的固定權益收益 4000 萬元,不得已和李亞鵬對簿公堂。
近期,李亞鵬又因為一起 " 茶仆 " 事件,上了微博熱搜,讓一些看客大開眼界。
事件大致是李亞鵬去找一位名為 " 茶仆 " 的朋友喝茶,喝茶的過程中有很多規矩,比如說全程不能說話,給大家增長了見聞。
從更新的頻率、視頻的質量,可以看出李亞鵬為了進軍短視頻領域做了充足的準備。
曾經有不靠譜的傳聞,說他挖了李子柒的團隊。
但網友簡單滑動幾個視頻后,并沒有找到李子柒的那種清新感,反而找到了一種熟悉感,好像和老家的某個中年親戚有點相似。
比方說這一集,李亞鵬來取放在朋友家寄修的瓷器,上二樓時,他為了營造一種不經意的會面感,大聲呼喊人在哪兒呢。
但實際上,攝像機都在二樓架好了。
李亞鵬似乎把生活活明白了,四處學習新技能,培養高級愛好,去朋友家喝咖啡,他不用 " 喝 " 字,說 " 討 " 一杯咖啡,稱自己是第一次聽說手打咖啡,并好奇地問朋友:" 是不是你獨創的?"
訪問石頭收藏家朋友時,李亞鵬拿起一塊火山巖,若有所思,快樂地說道:" 它歷經了熔巖和冰山世紀,都沒 emo,你有什么可 emo 的。"
但在播了幾期之后,李亞鵬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了,有的臺詞跟百度百科高度重合;而且旁白配音的占比好像越來越多。
但同樣在抖音,李亞鵬卻受到了中年群體的贊賞與支持。
在李亞鵬的視頻評論區,仔細看,能發現另外一個景象。
有人豎起大拇指,說他弘揚了傳統文化。
1. 李亞鵬之前有過經商欠債的事情,現在卻故作高雅儒士。
2. 李亞鵬的知識儲備到后期顯得有些不足,有人覺得他 " 好為人師 " 了。
但李亞鵬選擇的短視頻賽道,同樣滿足了一些中年男性的向往模板。
首先,李亞鵬人到中年,雄風依舊不減,穿皮衣、玩機車。
每天除了泡茶就是釣魚。
他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李亞鵬年輕時敗帝王,斗蒼天,坐擁王菲這樣的王妃。
到老了開始隱居,江湖上只留下哥的傳說,太令人羨慕了。
在這個平行世界里,李亞鵬就是他們的知心大哥,困于現實的中年男人最向往的是詩和遠方,是時間充裕、活得的自在和無憂無慮。
李亞鵬的人脈,也讓他們垂涎不已。
沒睡好覺,李亞鵬能直接上朋友家討一碗 " 節氣湯 " 喝。
而我舅舅,現在還在為討朋友借的 3000 塊欠款低聲下氣。
然而作者網格線在黑龍江的叔叔,上周正因為煮泡面砸碎了一個大碗,被老婆和母親大罵了一通。
他們發現,在這個看似 " 聲色犬馬 " 的抖音里,有位大哥叫李亞鵬,正在關心他們,正在帶大家在賽博世界游山玩水,釣魚品茶。
李亞鵬從逍遙浪子變成國學混子,有的投資者覺得他擺爛了,但從李亞鵬曲折的商業之路中,我覺得這是他的自救。
李亞鵬做過房地產、互聯網、婚慶、傳媒 、酒吧、餐飲等創業項目,但全都賠了。
1998 年,李亞鵬在美國拉了 50 萬融資,回北京成立了一家互聯網企業——喜宴,玩起了線上線下婚禮服務的 O2O 模式。
" 我們做了一年,有段時間非常成功,估值 450 萬美元。"
但 1999 年,李亞鵬遭遇了互聯網泡沫破裂,現金流斷裂,網站倒閉。
2000 年,李亞鵬拍了《笑傲江湖》。雖然商路有些不順,但他的戲路卻順了。
在婚慶領域受創后,李亞鵬痛定思痛,大手一揮,干傳媒。
李亞鵬的傳媒版圖由 2001 年成立的北京美麗春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世紀春天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 5 家公司組成。
李亞鵬投資的第一部戲是《海灘》,花費 700 多萬,后來公司賬上就剩了 30 萬,輸了個精光。
后續出品的《好人李成功》《目擊者》等電視劇和《圣殿》《將愛》等電影,據傳聞,除去《將愛》,李亞鵬一直在賠錢。
線上產業持續失敗,李亞鵬把目光轉向了實業,2004 年,李亞鵬跟王學兵在北京東四十條 65 號合開了一間名叫 " 夜色 " 的酒吧。
但被無良記者捏造酒吧涉及高級色情服務的假消息,經營受創,不久后也關門大吉。
而在 2012 年麗江雪山藝術小鎮欠款 4000 萬的糾紛中,原告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李亞鵬為了逃避法院限制戶籍造假,注銷了自己在內地的戶籍,辦了香港戶籍。
那 "4000 萬 " 事件之后的李亞鵬在干啥呢?
拍綜藝。
在安徽電視臺 2016 年播出的《我們的法則》中跟小沈陽、吳奇隆、黃子韜等一起戶外生存。
李亞鵬持續掉坑、持續奮斗的同時,最后看到了短視頻這一方天地。
2021 年,李亞鵬進軍短視頻,而他選擇的 " 傳統文化 " 賽道,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實際上他早有布局。
2011 年,李亞鵬成立中書控股集團,玩的就是傳統文化結合旅游、教育、地產的路子,已經有所積淀。
所以,用短視頻講傳統文化,是李亞鵬 " 文化帝國 " 版圖的補充。
從目前的反響看,這應該算李亞鵬極其成功的一次商業行為。
在眾多媒體笑話李亞鵬不懂傳統文化,純粹是故弄玄虛的時候,李亞鵬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忠實粉絲。
但至少,他給一些疲憊的人們,帶來了新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