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種類繁多、各富特色,不僅承載著中國文化精神,更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追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實踐賦予戲曲更立體、更多樣的呈現方式,滿足觀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戲曲正煥發勃勃生機,與時代同頻共振。
跨界融合成為戲曲不斷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把傳統戲曲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多樣化的元素相互融合,帶來了全新的觀感體驗,也激發了更多群體的情感共鳴。比如,今年某視頻網站播放的《上元千燈會》將戲曲與流行元素結合,以燈塑景、以戲傳情,呈現了一場戲曲盛宴,頗受年輕人喜愛。" 戲曲 + 電影 "" 戲曲 + 歌曲 "" 戲曲 + 動畫 " 等形式豐富了戲曲的藝術表達,呼應時代審美,讓戲曲以更親切、更接地氣的方式觸達更多人群。"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不斷煥發新光彩的傳統戲曲,正讓更多人走進璀璨梨園,共賞 " 滿園春色 "。
戲曲與現代技術的互動,突破了以往的傳播壁壘。一方面,線上直播、視頻剪輯等數字手段極大豐富了傳統戲曲的表現張力,推動戲曲更好地走進大眾。比如,不少戲曲院團利用網絡平臺開展 " 云直播 ",通過彈幕與觀眾互動," 圈粉 " 年輕觀眾。另一方面,戲曲自帶的藝術感染力,借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臺不斷放大,在點贊、收藏、分享中,輻射更多人群。比如," 上戲 416 女團 " 在短視頻平臺用京劇唱腔演唱歌曲,走紅。
戲曲在一次次充滿新意的嘗試中,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展現著傳統藝術的時代新義。正如京劇大師梅蘭芳所說:" 一個古老的劇種,能夠松柏常青,是因為它隨時進步。" 活態傳承的傳統戲曲,連接綿延千年的審美積淀與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為豐富的藝術表達持續散發時代魅力。
來源 黔中書
文 鄧劍洋
編輯 周歡 / 編審 李楓 / 簽發 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