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開戰以來,俄軍在不斷出現大量戰損的同時也暴露了重重本不該出現的低級錯誤。據俄羅斯塔斯社等權威媒體報道:俄海軍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在 4 月 13 日因突發性火災而導致殉爆,艦上官兵因此全面疏散。幾乎就在同時,烏軍宣稱其一支潛伏在敖德薩附近的岸防部隊使用導彈取得了這一戰績。
烏軍表示,該部隊確定對方蹤跡后對其發射兩枚海王星亞音速反艦導彈并全部命中,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也同意該說法,但烏國防部卻并未對此事回應。而俄羅斯媒體表示:烏軍對該艦發射了導彈,但并未命中,且該艦爆炸時該艦位于對方射程之外。言外之意,是俄軍自己的意外導致災難。而路透社表示,暫時無法證實任何一方的說法
此外,一些國家截獲了該艦水兵發出的最后緊急通訊信號,而俄軍總部很快徹底與該艦失聯。另據報道,54 名該艦的幸存者被一艘土耳其商船救起。目前,俄軍已開始著手調查莫斯科號起火爆炸的真正原因,所以此事的具體情況,還有待雙方進一步深入報道來確定。
▲目前對莫斯科號爆炸的原因,雙方各執一詞
二戰結束后,雖然局部戰爭不斷爆發,但大型艦艇遭遇如此災難的案例少之又少。對俄軍而言可謂顏面盡丟,這也意味著其黑海艦隊承受了難以彌補的損失,而俄軍士氣所受到的打擊自然不言而喻。因此無論如何,這也是俄軍自開戰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為什么說廣泛迅速流傳的視頻經不起推敲?
隨后國內網絡開始流傳一段視頻:一艘船正在燃燒并冒著濃煙,并介紹稱這就是莫斯科號起火爆炸的場景。然而仔細研究,就會發現 2019 年 1 月 21 日刻赤海峽的一次事故與視頻十分類似,而刻赤海峽連接亞速海和黑海,就處于克里米亞東部和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西部的塔曼半島之間。
當時發生海難的兩艘貨輪是坦桑尼亞籍的油輪和液化氣運輸船,船員共 31 人,均來自土耳其和印度,而事發時它們正在進行燃料輸送作業,但一艘船突然爆炸起火并蔓延到相鄰船只,導致對方爆炸。此事最終導致 14 人死亡,數人失蹤。
對比近期流傳的視頻和當初海難的視頻就會發現,它們中的濃煙細節類似,但近期的視頻明顯進行了裁剪和加工。通過對它們的場景設置、鏡頭移動等細節不難看出,流傳視頻在原視頻基礎上進行了鏡像和慢速處理,并添加了綠色濾鏡,因此結合突發性新聞,才會讓不少網友信以為真。
因此,可以斷定這段流傳的視頻屬于謠言。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各類真假難辨的新聞往往比比皆是,而戰場迷霧這種難以避免的情況自然會對媒體報道帶來相當的影響,甚至導致外界的廣泛誤判。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急于下結論,而是要等待后續報道。
武裝到牙齒!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曾讓當年的中國羨慕不已
上世紀 70 年代,蘇聯為彌補與美國的海軍差距,陸續建造一批高性能大型艦艇,著名的巨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基洛夫級就是當時最著名的代表。但蘇軍發現該艦成本太大,維護困難,難以大量建造,因此又建造了噸位只有基洛夫級一半且采用常規動力的光榮級(代號 1164),而這種巡洋艦在武備上卻和基洛夫級相差不大。
光榮級計劃建造 5 艘,但后兩艘因蘇聯解體而停工,而莫斯科號正是其中第一艘,并于 1982 年服役,并一直部署在黑海艦隊,蘇聯解體后才更名。該艦滿載排水量可達 11500 噸,采用全燃聯合裝置作為推進動力,最大速度據稱可達 32 甚至 35 節。該艦正常人員編制 454 人,但據稱莫斯科號爆炸時,艦上官兵總數超過了 500 人。
相對于同期美軍巡洋艦,莫斯科號搭載的武器明顯更多。這艘巨艦擁有 16 枚 SS-N-12 反艦導彈、上百枚 SA-N-6 防空導彈和 SA-N-4 短程防空導彈、RBU-6000 反潛火箭(兩座六聯裝)、10 部 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1 門 AK-130 型雙管 130 毫米主炮、6 部 AK-630M 型六管 30 毫米機炮。并配備了一架卡 -27 艦載直升機和 8 座 10 聯裝的 PK-10 誘餌發射器。
莫斯科號的頭號殺手锏,就是 SS-N-12 反艦導彈,它的主要打擊目標就是美軍航母和大型水面艦艇,其最大射程可達 550 千米,戰斗部重達 500 公斤,速度為 2.5 馬赫。它采用慣性制導、中繼休正和主動雷達末段制導結合的方式,需要艦載雷達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和卡 -27 直升機進行配合。此外,SS-N-12 還能換裝核戰斗部,因此一直被稱為 " 航母殺手 "。
在防空或反導時,莫斯科號可以依靠 SA-N-6、SA-N-4 和近防系統編織成三層防御網,而且它的電子裝備還會組成最后一道防線,因為它們專門針對西方導彈的末端制導工作波段范圍,對紅外、雷達和光電制導武器都有一定防御力。也正是由于這種看似密不透風的防御,因此該艦也被視為牢不可破的海上導彈基地堡壘。
面對水下威脅時,莫斯科號會用攜帶吊放聲吶、反潛浮標和磁探儀的卡 -27 直升機負責遠距離,這種直升機可使用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而中層反潛則由 APR-2 輕型反潛魚雷或反潛導彈負責,而它的魚雷發射管也可以發射反潛反艦兩用的 T3CT-96 魚雷,甚至也會配備核魚雷!而莫斯科號的第三層反潛屏障,就是射程 6000 米的 RBU-6000 火箭式反潛深彈。
在對地打擊時,莫斯科號主要依靠 AK130 型雙聯裝艦炮,該炮具有全自動供彈和裝填系統,并可以在火控雷達、紅外 / 光學系統協助下保持很高的命中率和抗干擾性。這種艦炮的理論射速可達 60 發 / 分(雙管狀態),其火力幾乎超過一個陸軍炮兵連,因此對艦艇的打擊效果也很出色。
上世紀后期中國海軍最困難時,這樣的導彈巡洋艦無疑讓中國羨慕不已,當時烏克蘭也曾向中國推銷還未完工的莫斯科號的姊妹艦烏克蘭號。但該艦對當時的中國海軍來說噸位太大,所需官兵較多,價格較高且燃氣輪機技術難度不可小覷,最主要的是當時烏克蘭號還未徹底完工而且中國的體系難以支撐其反艦作戰,因此一代巨艦最終和中國失之交臂。
海王星反艦導彈系統有何特點?北約是無辜的嗎?
2013 年,烏克蘭 Luch 設計局在前蘇聯 KH-35 天王星反艦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研發改進了海王星反艦導彈系統,并于 2018 年完成了首次試射。該系統的主體為 R-360 巡航導彈,它的推進器和 S-125 防空導彈一樣,最大射程可達 290 千米,雷達導引頭的探測范圍約 48 千米。它的最大速度為 900 千米 / 小時,戰斗部重約 150 公斤,可摧毀五千噸級艦艇和其他地面目標。
一套海王星系統包括一輛裝有四枚導彈的發射車、一輛指揮車和兩輛補給車,其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為 600 千米。它的導彈可利用超低巡航高度進入對方雷達死角,且發射前的準備時間據稱僅 15 分鐘,理論上可進行導彈游擊戰。戰斗中,海王星系統會依靠 Mineral-U 雷達和無人機進行跟蹤和鎖定。
就在 12 日,俄軍就表示北約的一個密碼監察小組已在敖德薩開始工作,他們的任務就是監視俄軍在黑海上的艦艇,由此指引烏軍導彈,并由此阻擊俄軍的登陸,據稱其設備已足以追蹤半徑 200 千米內任何艦艇的精確坐標!而俄軍此前更是以棱堡導彈直擊了敖德薩克拉斯諾謝爾卡附近的一處駐扎外國雇傭兵的烏軍基地。
根據外媒的飛航圖顯示,自 3 月中旬開始,北約方面多種負責綜合偵察、情報搜集和電子戰的特種飛機就開始活躍在黑海、波蘭、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區域,北約的各類軍用衛星以及美國多家所謂商業公司麾下的各類衛星也開始不斷監控俄軍各類信息,而俄軍繳獲的烏軍指揮用電腦甚至直接和北約情報機構建立了數據鏈聯系!
面對導彈時,莫斯科號有什么性能隱患?
俄烏戰爭前,莫斯科號曾和兩艘姊妹艦一道與杜魯門號航母為核心的北約艦隊對峙。不久后,俄黑海艦隊從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基地啟航進行演習,莫斯科號主要負責對模擬敵艦、敵機和水雷的各類靶標進行炮擊,據稱它的主炮命中了數十個目標。戰爭爆發后,該艦曾參與打擊蛇島烏軍的任務中,但由于烏海軍的薄弱,因此其對海打擊優勢無從發揮。
由于敖德薩方向被烏軍布設了不少水雷,因此莫斯科號也只能負責海上封鎖、艦艇協調和武力展示任務,并盡量遠離可能有水雷的近岸區域。該艦頻繁往返于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其航線也相對固定,因此烏軍很可能由此找到了莫斯科號的行動規律,并得知該艦大多數時間內處于海王星系統的攻擊范圍內。
如果烏軍導彈命中莫斯科號一事屬實,就很可能是利用海王星超低空巡航的特點,進而以 TB-2 無人機進行輔助,湊巧的是,此前一天俄黑海艦隊就表示其在反無人機任務中擊落一架 TB-2。而莫斯科號的兩種遠程搜索雷達都是上世紀 70 年代的水平,雖然探測距離很大,但它們主要針對中高空大型傳統戰機。
面對對低空小目標時,MR700 和 MR800 雷達因后端處理能力不足,因此對小型低空目標的探測效率十分有限,MR800 甚至可能會將反艦導彈視為雜波而過濾掉。MR700 雖然理論識別能力較好,但卻容易受到地球曲率、自身轉速和目標發射面積等方面限制。在面對海王星當它們確定導彈時,幾乎不會給軍艦留下足夠反應時間。
就算發現敵導彈來襲,莫斯科號的防御也存在問題,因為它的兩種防空導彈只能覆蓋到最低 25 米高度來襲的目標,而海王星卻能在更低高度來襲。而 AK630 近防炮同樣偏向于攔截飛機,雖然其射速可達 3000 發 / 分,但即便一側 4 門同時射擊一枚亞音速反艦導彈,在其全射程范圍內的命中率也很低。加上沒有超低空專用雷達指揮,因此其處境自然不妙。
一旦被擊中,看似全身都是武器的莫斯科號就會變成巨大火藥桶,從主炮、垂發單元到導彈發射架,每個區域都很可能成為殉爆的隱患。一旦發生火災,連鎖反應就很難避免,有分析表明,該艦近防炮和 SA-N-4 的彈藥庫相繼爆炸,不但導致該艦損害嚴重,人員也必然傷亡巨大。
殉爆的戰艦往往會迅速結構斷裂進而徹底失去水密性,所有設備也會瞬間失靈,官兵們要么死于爆炸,要么因混亂而跌入擴大的火海,或被困在殘骸中沒入大海,幸存者將寥寥無幾。二戰中的胡德號被擊中殉爆后,幸存者布里格斯回憶:爆炸讓所有人站不住腳,包括緊急操作系統的所有設備失靈,軍艦前半段幾乎立起來,以至于連棄船命令都來不及下達。
二戰中,德軍將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更名為呂佐夫號,就是害怕該艦沉沒會打擊德國的士氣;日軍巨型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艦載機擊沉后,日軍官兵的士氣也大幅降低,甚至直言大和號的沉沒,也象征著日本大和民族的徹底失敗。因此,一艘艦名特殊的主力艦一旦沉沒,對其所在國必然帶來很大的打擊。
據俄新社援引俄羅斯國防部報道顯示,莫斯科號的明火已基本撲滅,爆炸也停止了,而該艦依舊有浮力,大部分導彈系統并未徹底被毀。俄軍已出動拖船將其拖回港口,其幸存的官兵也多數被疏散到其他艦艇上,事故原因則依舊在調查,普京也表示會持續關注并過問此事。毫無疑問,莫斯科號躲過沉沒的命運,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盡管該艦最終并未沉沒,但俄軍要想徹底修復也很難,該艦很可能最終不得不報廢。倘若如此,那么莫斯科號就會成為二戰后在戰場上被毀的最大最先進艦艇,甚至打破英阿馬島戰爭中貝爾格諾將軍號的紀錄。由于該艦以俄羅斯首都命名,對俄軍的士氣打擊必然巨大,考慮其黑海艦隊旗艦的身份,那么俄軍面臨的心理挫敗感就更可想而知。
▲烏克蘭號服役當年,貝爾格諾將軍號被擊沉
目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常年癱瘓,4 艘巨型核動力巡洋艦中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和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基本確定將報廢,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自數年前就開始所謂的升級維修工程,但至今還未恢復服役,僅存的彼得大帝號也極少出動。因此莫斯科號及其兩艘姊妹艦幾乎是俄軍一線最大艦艇,而莫斯科號的悲劇就更讓本不富裕的俄軍水面艦艇部隊雪上加霜。
除莫斯科號外,黑海艦隊駐塞瓦斯托波爾的水面艦艇如下:1 艘 4500 噸級的卡辛級驅逐艦、2 艘 4000 噸級的塔爾瓦級護衛艦、5 艘 3900 噸級蟾蜍級登陸艦、2 艘 3200 噸級的克里瓦克級護衛艦、520 噸級的暴徒 M 級和 450 噸級的毒蜘蛛級導彈護衛艇各數艘。如果莫斯科號缺席,那么該艦隊水上力量就幾乎徹底回歸空潛快模式,對西方的威懾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對烏克蘭而言,此事自然對其士氣有很大幫助。早在戰爭早期,烏克蘭郵政部門就以所謂戰斗至死也不投降的蛇島 13 勇士為題材推出相關郵票,而郵票上赫然出現了莫斯科號的形象。盡管這一肥皂泡破滅,但如今被烏軍恨之入骨的莫斯科號出事,恐怕烏軍上下都會彈冠相慶,并徹底忘卻當初謊言被揭穿的尷尬。
倘若事實的確如俄羅斯媒體所言,那么只怕會讓俄軍更丟面子,因為這將證明俄軍內部存在嚴重問題,會讓外界認為俄軍官兵日常管理制度和業務能力差勁到家,甚至混入親西方的內鬼。當年舊日本海軍大和號等戰列艦在戰場上被相繼擊沉,死得很慘,但相比于因自己人縱火而爆炸沉沒的陸奧號,還是光彩得多。
有軍迷表示,多次中國武器出彩的同時段內,都有俄軍同類武器丟人:2019 年殲 -20 首次列裝,數月后首架量產型蘇 -57 墜毀;當年山東艦入列,數日后庫茲涅佐夫號起火;去年 12 月中國將 22 艘 056 級輕型護衛艦交付海警,而俄軍護衛艦敏捷號在船塢內被付之一炬;莫斯科號出事前幾天,中國卻在黃海集結 4 艘 055 級大驅并趕走了美軍航母打擊群 ...
歸根結底,俄軍水面艦艇部隊的各項工作和人員素質都已出現嚴重問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出戰時要么動力出毛病直冒黑煙,要么連摔艦載機、整修時又相繼兩次出大事。更可笑的是,俄軍維修廠幾乎得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真傳,從圣彼得堡到摩爾曼斯克,再到海參崴,多艘俄軍水面艦艇要么發生碰撞,要么陷入火災。如此自我摧毀的效率,只怕會讓西方樂開花。
而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水面艦隊的建設,也有很大問題。以俄羅斯的經濟來看,優先維持各類核潛艇的確是明智之舉,但這不等于放棄水面力量。而艦隊的真正實力必須建立在大部分艦艇狀態較好且可以正常作訓的基礎上,否則大量徒有其表、老邁不堪且改進潛力有限的艦艇只能浪費原本就有限的財力,對艦隊維持戰力毫無作用。
有網友認為,以俄軍的狀態,應盡量封存或退役大部分蘇聯時代的艦艇,進而將有限的資金用于一些適合長期服役的艦艇,但俄軍卻依舊維持了龐大的表面規模,這自然影響了原本就不合格的維護。直到 2008 年開始,俄軍才開始淘汰大量本就不適合服役的艦艇,但卻在選擇方面再度出現大問題。
基洛夫級事故率較高,運行維護成本高,不適合服役太多甚至應當徹底裁汰,而庫茲涅佐夫號在連續出事后,考慮俄羅斯的維護條件,也應當狠心淘汰。而一些燃氣輪機動力艦艇易于維護且出事概率低,應當保存。然而俄羅斯卻選擇保留兩艘基洛夫級,卻忽略了對光榮級的改裝維護,這就導致這種看似略小但更實用的艦艇不但狀態持續不佳,而且技術也愈發落后。
冷戰時,蘇聯海軍優先建設北方和太平洋艦隊,但 2014 年以后,黑海艦隊無疑最可能面臨戰爭,因此俄軍應當調整原有戰略,使其優先強化??紤]收回克里米亞后,俄軍在黑海有了完整錨地和維修廠,就更當如此。然而俄軍卻依舊將黑海艦隊的發展作為其海軍建設中的末位,而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大敗筆。
因此,相對于俄海軍多年來幾乎難以痊愈的頑疾,莫斯科號是否被烏軍導彈摧毀都會顯得不那么重要。以俄軍堪比國足的種種丟人表現來看,就算他們的艦艇在性能上比肩中美先進水平,或直接配備改進型 052D 甚至 055 級,但只要軟件和宏觀體系的問題得不到根治,就只能是換湯不換藥。
一代名艦的隕落,也會讓不少青少年時就仰慕它的國內軍迷為之扼腕嘆息。今天的俄海軍,除核潛艇外,水面艦艇幾乎完全棄療,并只能繼續吃蘇聯遺留下那越來越少的老本。其根本性原因,就是俄羅斯的經濟和產業衰落至極,這就必然會使其軍力不斷畸形化。因此從俄海軍的悲劇中不難看出,沒有強大的經濟和綜合技術產業,就永遠不可能發展出真正均衡的國防力量。